时间:2022-09-30 21:06:24 | 浏览:801
7月19日傍晚,一场夏雨过后,浚县古城内多了几分凉意,古色古香的西大街食香弥漫,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前来打卡。
还不到晚上7点,位于西大街的黎阳子馍店内便座无虚席。“平日里我们每天大约要烤300多个子馍。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随着古城游客增多,子馍销量也会翻番。”黎阳子馍店店主张秀丽说,石子馍是浚县传统名吃,大多到古城游玩的游客都会买来品尝。
作为我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加大对浚县古城的保护力度,总投资50亿元的古城保护工程已累计实施项目67个,4条大街肌理修复等项目全面完成,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即将完工,新业态纷至沓来,先后入驻服务企业和特色商铺300多家,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直接带动3万人稳定就业,古城已成为古老又现代的“活”的博物馆。
“为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我们紧抓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机遇,不断丰富夜间亮化、游购业态,实施春赏万亩桃花、夏玩运河夜宵、秋登大伾浮丘、冬逛千年庙会,每季一个主题、每月一个活动,持续做精假日演艺,提升游客吸引力。”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士超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省内外游客来到古城,不少像张秀丽这样经营当地名吃的古城居民也享受到了“旅游红利”。
随着夜幕降临,盛夏的西大街迎来了一天最热闹的时候,在“吴二锅花生米”店内,66岁的吴希堂热情地招呼着往来游客。
拥有200余年历史的“吴二锅花生米”也是浚县传统名吃。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吴希堂在古城经营这家店铺已有40年之久。“随着古城游客增多,我们这些老字号的生意也明显好转。”吴希堂说,每年正月是一年中他生意最好的时候,花生米每天销量可达上千斤,是平日里的10倍。
古城经济不仅是吃吃喝喝,还有更多文化内涵。这里还“藏”着众多浚县老字号和非遗工艺品商铺,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彰显着这座古城的文化味道。
一块泥巴能承载怎样的历史文化?记者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传承人宋楷战的店铺里找到了答案。在他的“憨刀文化创意馆”里,记者看到用黄河胶泥捏制而成的泥咕咕题材众多、琳琅满目,不仅有常见的家禽、传说中的瑞兽,还有历史人物甚至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制作体验。
“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能用嘴吹出‘咕咕’声而得名。”宋楷战介绍,他的家乡浚县伾山街道西杨玘屯村是泥咕咕的集中产地,村内现有泥咕咕工匠艺人1000多名,素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称。在古城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泥咕咕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年销售额1200多万元,年接待泥塑体验游、研学游达8万多人。
古城的生命在于文化,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除泥咕咕文化体验项目外,浚县古城还吸引了皮影文化体验馆、马家院民宿、粮仓历史主题展等一批游览项目入驻,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还让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新活力。
“目前,浚县正围绕全省‘十大战略’之一的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坚持以城市景区化、景城一体化的理念,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功能与旅游功能、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全方位深度融合,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张士超表示。(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温小娟张体义陈晨跨过千年云溪桥,穿过浚县古城西城门,便到了人来人往的西大街。经受7月洪灾、8月疫情的考验之后,这里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9月10日,恰逢周末,记者看到西大街上有不少商贩在路边支起了摊位。“每周五是街区集市固定开放的时
7月19日傍晚,一场夏雨过后,浚县古城内多了几分凉意,古色古香的西大街食香弥漫,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前来打卡。 还不到晚上7点,位于西大街的黎阳子馍店内便座无虚席。“平日里我们每天大约要烤300多个子馍。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随着古城游客增
“云溪燕语卫水舟,橹桨声声入梦来”,如此有着江南风韵的画面,其实是古城浚县卫河上的一幕风景。提到卫河这个名字可能很多朋友没有听说过,但说到大运河一定有很多朋友耳熟能详,卫河其实就是流经浚县的大运河,而这条大运河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隋唐大
在豫北黄河故道平原上,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浚县古称黎阳,始建于公元1369年的明洪武二年。古黎阳县建所于西汉时期【今浚县大伾山东北角】,后历经北魏,东汉一直都是历史重镇。著名的浚县伾【pi】山大佛就是建于北魏时期。▲浚县
【千年古城浚县经历了什么 】“河南省防汛救灾”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鹤壁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洪利民通报,本次汛情最严重时,鹤壁市卫河、淇河等13条河流全部超保证水位。14座水库中,盘石头、夺丰等“一大一中七小”9座水库超汛限水位。特别是
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 鹤报融媒体记者 张文凯 摄风景优美的浚内河公园浚县古城北城门广场浚县正月古庙会社火表演古色古香的浚县古城西大街千年古城焕新颜,重现“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风貌漫步浚县古城,古城墙、云溪桥、文治阁、古县
大河网讯(记者 刘杨)高跷、戏曲、特色杂耍......10月20日,位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沿岸的浚县古城热闹非凡,特色演出吸引“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频频驻足观看。大运河(浚县段)始于东汉末曹魏开凿的白沟运河,是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
浚县古城西城门 张志嵩 摄 天蓝、水清、街净、城绿、景美,这是如今人们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古城景区看到的景象,也是浚县古城办凝神聚力、完善机制、助力创城工作的成果。 “近年来,浚县古城办的创城氛围浓厚,这是大家同心协力、竞相发力的结果。”
据说,郑州喜欢户外的驴友都关注了我号,定期有出行活动!今天户外君给大家介绍一下浚县古城——这是河南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现有名胜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24处,县级众多。浚县古城这里位于商代古都朝歌(现在的鹤壁)附近
河南商报记者 弯文奎 浚县县委宣传部供图浚县古称黎阳,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卫河(永济渠)浚县段和黎阳仓遗址,有历经沧桑的明代古城墙,有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的浚县正月古庙会
古城绍兴,是中国年龄最老的古城之一。早在新时期时代,人类文明的曙光就已经照亮了这片古老的土地。2500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就霸业,越国大夫范蠡受命“筑城立郭,分设里闾”,从此绍兴在中国古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漫步在这古越之地、文物
浚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1号)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刘青同志辞去浚县人民政府县长职务请求的决定(2022年5月14日浚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为发挥商会调解优势,促进诉调对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实现纠纷合理分流、稳妥化解,发挥特邀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9月22日,浚县法院和浚县工商业联合会在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一楼同心家园举行县法院、
大象新闻记者今天上午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7月中旬以来,鹤壁浚县遭遇了历史极值的强降水,浚县作为主降雨区主泄洪区,遭遇了历史极值的强降雨过程和行洪过程,特别是河流上游汇流下来的山洪和泄洪,5个蓄滞